繁體版 手机版
网站支持IPv6

西柏坡培训启示录:干部如何在大局中谋实策?

来源: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04-19 点击量:

  西柏坡,这片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红色热土,承载着中国共产党“进京赶考”前的战略智慧与精神密码。70余载光阴流转,“西柏坡精神”始终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。新时代背景下,西柏坡培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,更是一场实践课堂。它启示当代干部:唯有深植为民初心、把握时代脉搏、坚持务实创新,方能在复杂变局中找准方向、谋定实策、干出实效。

西柏坡培训

  一、西柏坡精神:从历史坐标中锚定“谋实策”的根基

  1949年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西柏坡提出“两个务必”——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这一论断不仅是革命胜利前夕的清醒剂,更揭示了“谋实策”的核心前提:保持政治定力,站稳人民立场。

  西柏坡时期,党中央以“土地改革”凝聚民心、以“三大战役”统筹全局、以“建立新中国”擘画蓝图,每一项决策都紧扣“实”字:察实情、出实招、求实效。今天的干部培训中,重走“红色赶考路”、研读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,正是为了唤醒这种“务实基因”。干部需明白:脱离群众需求的“空中楼阁”式政策注定失败,唯有像西柏坡时期那样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才能让决策扎根泥土、直抵人心。

  二、谋实策的关键:在“变与不变”中把握大局

 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于“破局思维”。面对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复杂形势,党中央既坚定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的战略定力,又灵活调整城市接管、经济恢复等具体政策。这种“变与不变”的辩证法,为当代干部提供了重要启示:谋实策,需以全局视野统筹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。

  当前,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产业转型等任务交织,干部决策常陷入“经验依赖”与“路径惯性”。西柏坡培训通过案例教学还原历史场景,让干部深刻体会:真正的“实策”,既不是盲目照搬过去,也不是空谈未来,而是立足实际需求、打破思维桎梏。例如,某地干部在西柏坡学习后,将“群众动员”经验转化为“村民议事厅”机制,通过定期召开“田间听证会”,精准对接民生项目,使政策落地效率提升40%。这证明:只有将历史智慧转化为破解现实难题的工具,决策才能“实”而有“力”。

  三、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实战练兵”:实策的应用逻辑

  西柏坡培训的独特价值,在于其“沉浸式”实践导向。学员们走进革命旧址、模拟“战地指挥部”决策、参与“红色沙盘推演”,在身临其境中感悟“实策”的应用逻辑:调研要深、落地要细、反馈要快。

  以某市开发区干部为例,其在培训后推动“产业链党建”模式: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技术协作壁垒,牵头成立“党员技术攻坚小组”,整合上下游资源,半年内促成12项技术合作,直接带动产值增长1.2亿元。这一实践印证了西柏坡精神的现代生命力——决策的“实”,体现为“问题导向、精准施策、闭环管理”。干部需避免“一刀切”“运动式”思维,像西柏坡时期制定“土地法大纲”那样,既注重政策的原则性,又留足因地制宜的弹性空间。

  结语:以“赶考”姿态书写新时代答卷

  西柏坡的土坯房里,曾点亮中国革命的曙光;今天的培训课堂中,正孕育着攻坚克难的智慧火种。面对百年变局与复兴重任,干部当以西柏坡精神为镜,常怀“赶考”之心:在“两个大局”交织中谋实策,既需传承“实事求是”的红色基因,更要锻造“数字化治理”“风险预判”等现代能力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历史的接力赛中,交出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“实策答卷”。


Tag标签:
本文由专注于红色教育15年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编写,原创不易,转载请注明出处:
http://www.hsccjy.cn/hswh/359.html

上一篇 : 从 “感动一阵子” 到 “行动一辈子” 的西柏坡培训转化之道
下一篇 : “一盘棋”思想:西柏坡培训中的团队协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