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版 手机版
网站支持IPv6

弘扬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,在党性教育中锤炼实干本领

来源: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04-29 点击量:

西柏坡党性教育

 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,西柏坡以 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 的历史地位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坐标。这片承载着 “两个务必”“进京赶考” 等伟大精神的红色土地,更孕育着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——实事求是。在新时代党性教育中,弘扬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,不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,更是锤炼党员实干本领、破解 “本领恐慌”、践行 “为人民服务” 宗旨的必然要求。从历史逻辑、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三重维度深入剖析,方能彰显西柏坡党性教育在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层面的时代价值。

  一、回溯历史: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的实践渊源与党性根基

  西柏坡时期(1947 年 5 月 —1949 年 3 月)是中国革命即将走向全国胜利的关键转折期,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复杂局势下作出正确决策,根本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。面对 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 的历史抉择,党中央没有照搬苏联经验,而是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,制定 “农村包围城市” 的战略;在土地改革中,不搞 “一刀切”,而是通过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实行 “依靠贫农、团结中农” 的差异化政策;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同志敏锐指出 “糖衣炮弹” 的潜在风险,提出 “两个务必”,正是基于对执政后党内可能出现作风问题的清醒判断。这些实践充分证明: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,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,更是党性纯不纯、强不强的重要标志。

  在党性教育中回溯这段历史,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:实事求是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,更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。它要求党员始终站稳人民立场,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;要求党员破除主观主义、形式主义的桎梏,以 “眼睛向下” 的调研功夫、“解剖麻雀” 的务实精神,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坚持从实际出发,前提是深入实际、了解实际,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。” 西柏坡的历史实践,为新时代党员锤炼 “实事求是的党性” 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。

  二、观照现实:实事求是作风对党性教育的时代意义

  (一)破解 “理论与实践脱节” 的现实困境

  当前,部分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存在 “学用两张皮” 现象:或是照本宣科、空谈理论,不解决实际问题;或是凭经验办事、因循守旧,缺乏创新思维。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的核心,在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。在党性教育中强化这一作风,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、联系实际学,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、方法论转化为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 “金钥匙”。例如,在乡村振兴实践中,党员干部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既不盲目跟风 “形象工程”,也不畏惧困难 “躺平摆烂”,而是通过实地调研制定 “一村一品” 发展规划,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。

  (二)抵御 “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” 的风险挑战

  形式主义的本质是背离实事求是,官僚主义的根源是脱离人民群众。从历史看,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坚决反对 “钦差大臣式” 的主观主义,要求干部 “当群众的学生”;从现实看,新时代党性教育必须把破除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。弘扬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,就是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,牢记 “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遇事要同群众商量” 的教诲,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实事,少搞华而不实、劳民伤财的虚功。例如,在基层治理中,少一些 “表格减负” 的数字游戏,多一些 “敲门问需” 的民生温度,让党性教育成果体现在群众的 “获得感”“满意度” 之中。

  (三)增强 “应对复杂局面” 的实干本领

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、矛盾风险挑战之多、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。党员干部要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必须具备 “实事求是的认知能力” 与 “真抓实干的执行能力”。西柏坡时期,党中央以 “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” 的智慧赢得胜利,新时代党性教育需传承这一基因,通过情景教学、案例分析等方式,让党员干部在 “沉浸式” 学习中感悟:如何在资源约束下作出科学决策?如何在利益博弈中坚守公平正义?如何在风险隐患中把握发展机遇?这些能力的提升,本质上是 “实事求是” 思维的实践转化,是党性修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体现。

  三、践行路径:让实事求是作风成为党性教育的 “必修课”

  (一)构建 “历史情境 + 现实问题” 的教学体系

  在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,可创新 “行走的党课” 模式:组织党员重走中央统战部旧址,感悟 “五一口号” 发布背后 “求同存异” 的政治智慧;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内的 “土地改革展厅”,分析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制定过程中 “从群众中来” 的调研方法;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开展现场教学,结合 “甲申三百年祭” 的历史镜鉴,探讨如何以实事求是态度防范 “历史周期率”。通过历史情境的复现,引导党员从 “旁观者” 变为 “参与者”,深刻理解 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 的实践意义。

  (二)建立 “调研实践 + 成果转化” 的长效机制

  党性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实践检验。可推行 “西柏坡式调研” 制度:要求党员干部围绕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,开展 “解剖麻雀” 式调研,形成 “问题清单 — 解决方案 — 成效评估” 的闭环管理;建立 “实事求是的党性” 考核指标,将 “是否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”“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” 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内容,倒逼党员干部把 “实” 的作风贯穿工作始终。正如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所言: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,对事物有分析,写文章有说服力,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。” 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,正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核心诉求。

  (三)涵养 “刀刃向内 + 自我革命” 的政治品格

  实事求是不仅需要 “认清客观实际” 的智慧,更需要 “正视自身问题” 的勇气。在党性教育中,可通过 “西柏坡精神对照检查” 活动,引导党员干部从三个层面反思:是否存在 “唯上不唯实” 的官僚主义倾向?是否存在 “重显绩轻潜绩” 的功利主义思想?是否存在 “遇难事绕着走” 的逃避主义心态?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,推动党员干部以 “刮骨疗毒” 的决心修正错误、改进作风。正如西柏坡时期的整党运动,通过 “查阶级、查思想、查作风” 纯洁队伍,新时代党员也需以自我革命精神锤炼党性,让实事求是成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。

  在 “实事求是” 中答好新时代 “赶考” 问卷

  从西柏坡的历史回响,到新时代的实践创新,“实事求是”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每一名党员都是 “赶考” 路上的答卷人。唯有弘扬西柏坡实事求是作风,把党性教育的 “熔炉” 烧热、把实干本领的 “基石” 筑牢,才能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,在风险挑战前站稳脚跟,以 “功成不必在我” 的精神境界和 “功成必定有我” 的历史担当,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篇章。这,正是西柏坡党性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启示与时代使命。


Tag标签:
本文由专注于红色教育15年的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编写,原创不易,转载请注明出处:
http://www.hsccjy.cn/hswh/364.html

上一篇 : 西柏坡培训札记:以历史思维提升领悟的深度
下一篇:没有了